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《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,报告梳理了三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情况、货币政策操作情况以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情况。报告认为,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。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、融资成本明显下降、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,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、节奏和重点,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,为疫情防控、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国内外经济形势方面,报告认为国内经济增长好于预期,海外环境则面临不确定性。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,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由负转正,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.9%,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。当前,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。而对海外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,全球疫情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、反复,影响经济复苏;部分国家债务攀升过快,存在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隐患。
货币政策导向方面,报告指出要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,不搞大水漫灌。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,促进经济总量平衡、结构优化、内外均衡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,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,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,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,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,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。
利率改革方面,央行表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持续深化LPR改革,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,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,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。
在债券市场建设上,报告指出要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,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。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,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。
在房地产调控上,报告仍然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、一致性、稳定性,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。
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